哈喽,大家好,我是指北君。 今天带大家认识下DDD,一个听起来很垃圾却真的很牛X的技术栈,架构师必备!
前言
在日常工作中,接手或维护的工程,大多数使用的是三层架构,即controller、service、dao三层,在使用的过程中,会遇到很多问题:
- 面向数据建模,面向过程编程,没有真正“面向对象”
- 只注重结果,不注重过程,service层动辄数百上千行,充斥着过程代码、胶水代码,要么臃肿、要么流水账、要不重复、要么逻辑分散,后期极难维护
- 代码耦合严重,层与层之间互相调用、逆向调用,牵一发而动全身
- 代码无法体现业务,在大家都不爱写注释的情况下,随着时间的推移,代码业务逻辑将无人理解,不敢改也改不动。
那么有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呢?今天要讲的DDD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。
DDD
DDD,即领域驱动设计,完美的解决了以上问题:
- 面向领域建模,面向对象编程,代码直接映射现实世界概念,贴近业务,离客户更近
- 领域逻辑高内聚,符合Java开发原则
- 技术细节变更如数据库、缓存、定时器等的变更对业务逻辑影响比较小,非常适合插件式架构
- 代码更加可读,可维护性更强,对后续扩展、移植等支持更好,分层更加科学
DDD的概念,在网上很容易找到,这里就不赘述了。 然而网上DDD的文章虽然很多,但大多数是理论知识,介绍的无非就是一些名词:战略设计、战术设计、核心域、支撑域、值对象、实体、聚合… 对我们实际落地却没有太多的帮助,下面介绍下我在SpringBoot中应用DDD的落地方案。
落地方案
1、代码分层
- 用户接口层:图中的api包(即controller层,我嫌controller后缀太长…)
- 应用层:这里使用了命令模式,并且读写分离成了两个包(command、query),如果不使用命令模式可以合并成一个service包
- 领域层:domain包,使用JPA(对DDD有良好的支持)
- 基础设施层:infra包,其他所有的公用组件都放在这里,如果使用DIP依赖倒置,那么实现类也放在这里。
- model模型:model包,用于存放不同层间传递的对象,这些对象我试过放到好些地方,最后发现还是提出来统一放在一个包下比较好(便于服务间调用时共用对象)
2、层级关系及模型传递
3、分层详细说明:
-
api包(controller)
1 |
|
- 在BaseApi中封装了两个命令执行类queryExecutor和commandExecutor,调用应用层时执行不同的命令即可,无需@Autowired引入不同的服务
- @ApiResult加上这个自定义注解后,对返回结果统一封装
- @Pagination加上这个自定义注解后,会自动将分页参数存入线程变量,后面查询时也会自动获取分页参数,返回结果统一封装时也会加上分页信息
- Qo是查询参数对象,Dto是增删改等命令参数对象,返回对象为Vo,这里要注意,Entity绝对不能暴露到这一层,需要转换为Vo再返回
- 在这一层中,每个方法几乎就是一行执行命令的语句,一般情况不进行业务逻辑(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咯)
-
command包
1 |
|
- 增删改命令,很薄的一层,作为一项工作的组织者,几乎没有业务逻辑,调用领域服务和充血对象方法
- 命令模式,实现自定义Command接口,泛型为返回值
- 通过属性和构造方法(使用lombok注解)接收参数
- 一个命令里只有一个execute方法,缺点是会产生大量的命令类,一个类相当于之前service类中的一个方法,但是这样符合了单一职责原则
- 通过executor.getRecerver方法获取到领域服务(manager)
- DTO绝对不下探到领域层中,需要先由DTO转换为Entity(转换方法这里使用的MapStruct,以后再单独细讲)
-
query包
1 |
|
- 命令模式,继承自定义CommonQry基类(此类也实现了自定义的Command接口,其中引用了QueryDSL的queryFactory类,且封装了分页方法),泛型为返回值
- query包中的查询命令与command包中的命令大体相同,唯一区别是query命令理论上直接查询数据库,不调用领域层
- 由于JPA对于复杂查询不太好用,这里强烈推荐使用QueryDSL(以后再单独细讲),图中是一个简单的使用例子
-
domain包
类较多,代码部分不一一罗列:
- 由Entity类自动生成数据库表,仅维护Entity类(屏蔽数据库)
- 设计Entity时根据实际业务灵活使用@OneToMany、@OneToOne等注解(聚合根的概念)
- 聚合根不要太大,80%的情况一个聚合根中只包含一个实体(不要过度设计成大聚合根)
- 不要使用贫血模型,而是要面向对象,属于对象的方法要放到对象中,但是对象中不建议引入仓库repository类,需要操作数据库的方法写在领域服务manager里
- 业务逻辑尽量写在领域服务(manager)中,不断提取、抽象不同的方法供应用层调用
- 适当的使用领域事件,JPA可以在Entity中使用@DomainEvents注解来发送领域事件
心得
- 通过DDD对业务理解更加透彻,写的代码可以更好的传达客户的业务诉求
- 能够尽情的编写低耦合的、符合单一职责、开闭等原则、封装、继承、多态的代码,是很身心愉悦的
- 前期相比传统架构代码量更多,开发人员前期投入更多:
- 领域的合理划分、实体的合理设计
- 大量的DTO、VO等数据对象
- 大量的数据对象转换方法
- 大量的命令类
- …
但是,除非是特别简单的功能,对于一个中等复杂的系统,这些前期的付出还是值得的,一张图说明:
小结
以上简单介绍了下我对DDD的理解和实践,并通过实际的代码展现了如何在SpringBoot中应用DDD,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个思路。 受篇幅限制,部分说明可能并不是很详细,大家如果有问题可留言。